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交流发言材料---以创新之制破题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三问”

村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近年来,针对基层骨干队伍“七个之痛”等方面问题,淮安市淮阴区创新村干部精准选育、提质赋能、考核激励等方面的机制体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淮阴特色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之路。

以资格认证为突破,解决村干部“谁来干”的问题

淮阴区以全省村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县区为契机,出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1+3”系列文件,推行村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制度,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规范提升。明确村干部职数为5-7人/村,对户籍人口6000人以上的发展中心村、产业集聚村、片区管理村等,经乡镇党委研究并报组织部门审定备案后,可酌情增加村干部职数。设置三个等级岗位,明确相应资格条件,对报考人员实行12条负面清单审核,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一般不作为换届提名人选。建立常态化优秀干部到村脱产挂职制度,根据工作履历、专业背景等分别派到软弱涣散或经济薄弱村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以振兴套餐为载体,解决村干部“干得好”的问题

淮阴区紧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主线,推出村干部“振兴套餐”,为乡村振兴提质赋能。设置村级“振兴专干”专岗,择优选聘一批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35周岁以下的优秀人才,逐步充实进村“两委”班子,提升村干部队伍活力。联合淮阴师院创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开办村书记“振兴论坛”,公选王公号编辑编印《应知应会知识读本》,制定培训规划,实现村干部培训全覆盖。同时,依据村居资源禀赋、特点优势等开展专项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理论和实践支撑。强化“振兴头雁”典型选树,积极培养选育一批“百名示范”、市县乡三级共管、“五型”头雁村书记,为乡村振兴放出样子、作好示范。

以考评激励为抓手,解决村干部“待得住”的问题

淮阴区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强化倒逼激励,不断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区259个村(社区)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体的综合性考核,对实绩突出的优秀村书记,优先纳入镇(街道)领导班子后备库。探索建立村干部“三项机制”和“金牌书记”“银牌书记”“铜牌书记”特岗补贴,完善政治生日、重大疾病探视等制度,真正将村书记打造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岗位。构建“基本报酬+档位报酬+考核报酬”的“三级十八档”薪酬体系,建立基本报酬和档位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大幅度提升村干部经济收入。同时,设立259万元党内关爱资金,鼓励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将经营性收入增长额按一定比例对村干部予以奖励,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磁力”。

推荐访问:组织部 破题 区委 常委 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