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齐齐哈尔作为我省农业大市,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委号召,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然而在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互联网+农业”的三种发展模式入手,通过介绍齐齐哈尔“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剖析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营销平台滞后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模式分析
(一)互联网技术逐步渗透的智慧农业模式。智慧农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方面,它利用无限传感技术对农田光照、温度、湿度及农产品生长状况进行信息采集,再将采集的参数信息汇总,便于专业人员监测分析,改善决定农业生产的环境因素,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智能农业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涉农电商模式。在农业流通方面,“互联网+电子商务”为农产品销售搭建新平台。通过建立网上农贸市场、建设农产品经营网上连锁店等形式,农民能够多渠道选场并成功销售出自己的产品。电商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
(三)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化工作,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解决当前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产业链从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原料加工、物流推广、销售等环节,运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掌控整个过程,将传统隔离的农业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确保农业产品可追溯。
二、齐齐哈尔“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一)省政府顶层设计,齐齐哈尔积极响应。为落实“互联网+”国家战略,省政府印发的《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针对我省农业优势,从政策上加大对“互联网+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我市因地制宜,突出围绕“种、储、销”三个环节,抓好农业物联网、现代化智能仓储设施、电子商务“三个关键”。
(二)企业借势发力,电商平台初具规模。一方面,通过网络营销平台连接仓储带动基地,我市形成了以政府监管为支撑、以订单合同为纽带、标准化种养为保障的互联网+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思路。另一方面,我市与京东集团联手,搭建电商平台实现农村工业品、农产品双向流通,打造“互联网+农业、农村”标杆工程。
(三)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互联网金融蓄势待发。互联网金融进军农村市场,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降低投资理财门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省出台的《黑龙江省“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传统金融领域深度融合,为我市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四)农业转型向好,“互联网+”政策成效显著。我市具有天然生态优势,农畜产品种类丰富、独具特色。去年闭幕的绿博会重点突出“互联网+”主题,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程溯源,信誉有保证,让百姓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齐齐哈尔“互联网+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互联网+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农业基础建设水平较低,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未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拥有计算机的家庭比例不足三成,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足四分之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业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使得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
(二)网络营销平台滞后,“互联网+农业”销售模式普及尚待时日。我市“互联网+农业”平台销售占比较低,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上,尚未实现成熟的品牌,没有稳定的市场,产品销售主要以建立实体店销售为主,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网站。农业物流信息不完善,很多农产品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平台,导致农产品滞销。
(三)农民依赖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给“互联网+农业”的推进带来难度。农民能否“+”入互联网、如何“+”入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农业能否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我市目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单一,整合产业链资源能力不足,农民依赖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对于新生事物存在路径依赖心理。
(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不高,现代金融服务普及仍需时日。广大农民对传统支付方式及农产品购销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依赖,不愿尝试互联网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尽管近年我市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五)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农业”发展进程缓慢。传统供应链模式以满足生产为主导,过度集中于生产和加工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发展滞后。在农业生产中,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动向有序组织生产,加之经营分散,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六)专业人才缺乏,“互联网+农业”领域缺少智力支持。我市农村的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新型农民数量少。高校中学习农业专业大学生数量不多,农民互联网的应用水平较低,农村条件相对艰苦,许多人毕业之后选择去大中城市打拼,不愿意回乡务农,造成我市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
四、推进齐齐哈尔“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依托大数据驱动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大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动我市银行服务网点互联网化。二是以我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互联网+农业”示范活动。三是联合电信、移动通信公司,面向农村扩大4g网络信号和宽带接入覆盖率,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保证农民能接触到互联网技术,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形成涵盖全市的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推广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
(二)全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改善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互联网金融接入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将分散的农民和企业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利用我市政府门户网站,将银行机构服务系统与现有对接平台连接,创新信用模式并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三是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为我市金融体系建立网络支付平台、信用评估等基础性金融设施,研发推广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四是构建全方位的征信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互联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三)着力推进网络平台营销构建,为实现农产品供销搭建桥梁。一方面市财政局可联合农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我市农业网络体系,优化网络环境,使我市农业从业者能够主动参与平台建设,积极发布农业发展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我市管辖县内设立品种专区,与天猫、京东等大型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及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微信商城合作,建立齐齐哈尔市地方馆、特色馆,引导我市现有合作社进驻省内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超市。
(四)宣传“互联网+农业”发展理念,助推农业信息化。一是要让农村网民能够从网上获得及发布农产品信息,通过网络获取农业科技、价格行情、市场供求等信息。二是研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移动化、智能化。三是充分利用我市主流新闻媒体,不定期选树成功典型,宣传推广“互联网+农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五)优化龙头企业布局,加速形成全产业链模式。一是由工商局牵头,联合我市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示范等方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升级。二是我市商业银行加强与农业大型企业合作,重点围绕农业供产销流程,以自循环模式打造大数据金融,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三是县级政府要积极推动互联网营运商建立,拓展农产品销售网站,实现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化。鼓励物流公司深入到县,与我市农民深度合作,实现产品下单和物流配送的一体化。
(六)重点培养农村网络专业人才,突破互联网技术门槛。一是在我市职业教育学校增开“互联网+农业”相关专业,努力培养各种网络农业技术人才。二是对涉农部门干部加强培训,提高互联网意识,对农业从业人员传授最新的互联网农业生产理念,学习其他地市成功经验并借鉴用于我市农业发展过程中。三是由市委党校定期举办“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进行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发展现状、政策解读,网络营销技巧等方面内容的集中培训。
推荐访问:互联网
融合
情况
调查
农业